|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之窗>卫士手记>详细内容

卫士手记

要对得起这一声“孙女儿”

来源:廉洁鼎城 发布时间:2020-05-08 15:47:20 浏览次数: 【字体:

“孙女儿,你又来看我们两老哒。”

“奶奶,您和爷爷今年去治疗血吸虫病了吗?”

“治了,治了,孙女儿,你一提醒我们我们就去了。”

“那我就放心了。”

…………

4月2号,我去了我的结对帮扶贫困户家看望,从我一进门,奶奶就高兴得拽着我的手,笑呵呵地跟我拉家常。爷爷虽然耳朵不太好,但每次都跟着乐。

爷爷名叫胡明回,奶奶名叫康新华,是我在北洲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他们称呼我为“孙女儿”,还得从一个玩笑说起。

那时我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公务员,到北洲村村部了解情况。可谁知突降阵雨,老两口正好来村部服务大厅领取包裹,淋了个落汤鸡。见状,我立马倒了热水给老两口,将自己的雨伞送给了老人,叮嘱他们赶紧回家换干净的衣服。

老两口边走边询问“女娃你叫啥名?”这时北洲村的一名村干部回答道:“她姓孙,叫韶华,是我们镇里的干部。”“孙什么?我听不清楚?”我又重复了一遍,“孙……孙什么?孙女儿啊。”老两口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我的名字有点拗口难记,就造成了这样的“乌龙”,众人听罢纷纷打趣道:“对,对,就是‘孙女儿’。”

后来,由于之前帮扶他们的干部到了退休年龄,老两口在2019年变成了我的贫困户。第一次上门,老两口看见我就说,“这不是上次送我们伞的孙……女儿嘛。”“对啊,就是‘孙女儿’我啊。”

虽然这个“孙女儿”源于玩笑,但我自己却在心底告诉自己,必须要对得起他们的这一声称呼,做他们实至名归的“孙女儿”。

有了之前的一面之缘,老两口很快就跟我打开了话匣子。两老均已年过七旬,身体不好,患有慢性病,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零工,一年也就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平时都是二老在家照顾孙子,生活不易。

孙子名叫胡彦祖,已经上初三了。两老特别看重孙子的学习和成长,希望他能有出息,每每提到“彦祖性格内向”、“彦祖英语成绩差”等问题时就焦虑得不行,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当前英语教学重点、知识体系以及彦祖英语的短板,同时在网上为他购买相关的英语资料,还主动辅导他的英语功课,渐渐地,我发现小彦祖从最开始逃离我的视线到抬头与我对视,有时候还会主动跟我分享学校发生的事情,最明显的莫过于从开始的不打招呼到现在一看到我老远就喊“我的孙姐姐来了”。

看着彦祖英语成绩一天天变好,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起来,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去年年底奶奶在家打扫卫生,一不小心把手摔伤了,我知晓后第一时间送她去医院检查,帮助她办理各种手续,奶奶舍不得花钱,我再次给她解释医保相关政策,“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住院是可以享受90%的报销的”。也是从这件事情我发现,爷爷奶奶上了年纪忘性大,对于之前宣传的一些政策已经模糊了,在这之后,除了每次上门叮嘱外,我还会时不时的打电话提醒。为了避免他们记不住我的电话号码误事儿以及让他们联系我方便,我还把我的电话设置成了快捷键。

就是通过一件件地小事,一次次地提醒,一句句地问候,老两口跟我越发的亲了,“孙女儿”喊得也是越来越频繁了。听着这一声声地“孙女儿”,我心里暖暖的。(中河口镇纪委副书记  孙韶华)


终审:鼎城区纪委监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