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纪检新人谈感受
2O15年12月底,因乡镇合并我从原丁家港乡调任花岩溪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从事纪检工作一年来,有些许感悟言表如下:
第一点感悟:纪委书记是“混”不过当的。
记得刚宣布调整结果还没到新单位报到的时候,原单位就有同事说“搞纪委书记好啊,受重用了”,也有同事说“这笔路是背时路,专门得罪人又不讨好”。面对各类谈说我都是一笑而过,心里装的是本人在乡镇工作十几年了,感觉各个副职的岗位上都差不多,经验加交情,工作都能对付。
而当我真正进入到纪检这个行业,走上乡镇纪委书记这个岗位,我才明白当时的想法有多么的想当然,这个行业是“南郭先生”的禁入行业,“混”是不可能的。
纪委书记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混"不了。记得刚开始的两个月,我脑子里整天都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纪律审查”、“问题线索”“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等专业术语,头晕脑涨,没得法,搞不懂就要学,不想学都要逼着学,不然在接待来信来访人的时候,第几条第几款,你讲不清楚就过不了当,在纪律审查办案子的时候搞不清楚被审查对象犯了哪条哪款就会出错误,所以各类党纪条规我是经常学习,不说滚瓜烂熟,但也基本上熟记于心。
纪委书记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也要求我们不能“混”。纪委所担负的监督、执纪、问责职能,要求我们纪委干部必须擦亮眼睛,洞察一切,才能及时治病救人,才能始终保持党的机体健康。作为一名纪检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嗅觉”,才能迎接各类挑战,“混日子”一说无得一提。
第二点感悟:纪委书记是“躲”不了空的。
首先这是由“挺纪在前”的要求所决定。既然要将纪律挺在前面,那么作为一名纪检人,就不可能躲在人后,更不可以躲“空空”。面对各类违纪行为,不能碍于情面,拖时间,踢皮球,要将“四种形态”及时运用,而对于我们基层来说,基本上前两种形态的运用是绝大多数。可以说,我们的主动作为,可以使一部分同志能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不至于酿成大错,对我们基层干部也是一种保护。在我工作的单位,中餐不准饮酒在机关干部中已不用强调,但有些村干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模糊,认为自己是农民,这不是什么大事,时有犯之,对此我在镇里的相关大会上通过提醒、点名批评等形式进行认真教育,通过几个回合,目前这一现象在村干部中已基本杜绝。
第二是群众的热切期盼所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被查处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使得群众对纪检部门的认同感可以说是高涨空前。群众到镇里来解
决问题,先找分管的工作人员,解决不了或者不满意了就往纪委办公室跑,在他们的意识中,即使你纪委书记解决不了,通过你出面和管这事的人沟通了他们就会更加重视,不会敷衍他们,不然你纪检是可以“纪”他们。面对这样被“拔”高了的信任,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热情回应,不能回避问题,更不能闭门不见。
第三点感悟:纪委书记是“硬”得起气的。
硬气是履职前提。“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一名纪检工作人员,我们是一天到晚拿着手电筒照别人,找别人的问题,量别人的长短,那么我们自己就不能灯下黑,不然的话你就从事不了这份事业,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人。
硬气是尽职保证。只有讲得起“硬话”的人,才没有“疼指姆”到别人手里,只有自己清白,才能公平执纪。“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一名纪检人,“忠诚、干净、尽职”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乱动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乱动腿,不能去的地方坚决不去,因为大家的眼睛首先是盯着我们,在他们看来,这事纪委的人都搞了,应该没得好大问题,我们有么的搞不得的呢?所以说我们在监督大家的同时,我们也被大家所监督,并且我们的被关注度还要高好多,那么我们就必须时刻锤炼自已的品性,始终保持自己的硬气,才能真正确保公开公正、尽职尽责。
花岩溪镇纪委书记 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