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警钟长鸣>详细内容

警钟长鸣

【剖析】从“保护伞”到“马仔”,公安局长为高利贷“站台”后……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22 11:24:25 浏览次数: 【字体: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位老刑侦从最开始的30万元收起,没能筑牢为官的第一道防线,他的“总开关”被金钱控制,一切向“钱”看,深陷商人精心设计的圈套,最后沦陷为商人的“马仔”和金钱的“奴隶”,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0万元“套住”一颗心
    老刑侦叫孙家清
    1962年7月,孙家清出生在常德市鼎城区的农村,家中有五兄妹,其中有两个妹妹因家中条件困难而夭折,这成了他心中的痛。“对于主动送我钱财的老板,从来都是来者不拒,我从没想过这些老板他们怎么发家致富,也从不问他们的钱是怎么来。”面对纪委办案人员,孙家清拭泪说道。
    上世纪80年代,孙家清从湖南省公安干部学校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德市鼎城区公安局。他在刑事侦查一线工作20余年,破获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如数家珍,屡立奇功,一步步由基层普通干警成长为区公安局副局长。
 
    沦陷之路
    当“权力”遇上“红包”,两者一旦结合在一起,其中的奥妙和滋生的腐败,屡见不鲜。承办此案的鼎城区纪委工作人员说,在调查的多起案件中,官员落马也都是从“交友不慎”开始的,与工作中结识的商人成为朋友,接受商人们的吃请,从收几百几千的红包开始慢慢沦陷;到后来与商人攀比,心理落差逐渐变大,从而导致私欲膨胀,不劳而获之心占据了上风。
    孙家清也是其中之一。2012年10月,时任鼎城区公安局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孙家清,在朋友阿军的拉拢下,他结识了初来常德做生意的方某。方某做的是所谓“钱生钱”的高利贷生意,“我知道他是看上了我手中的权利,我也看上了他的钱。”孙家清回忆当初的交往,双方的目的都不纯洁。
    就在两人认识不到两个星期,孙家清家里迎来了女儿出嫁的大喜事。由于高利贷是在“刀尖上舔血”的业务,急于寻求“保护伞”的方某意识到这正是拉拢孙家清的大好机会,他决定请阿军出面,先送30万元的“大红包”给孙家清。
    经过打听,阿军找到正在某休闲足浴城洗脚的孙家清,他将装着30万现金的袋子递给孙家清,说是给他嫁女的贺礼。几番推脱后,孙家清收下了。这份30万元的贺礼,将孙家清的心套住了。
    从此,他踏上了一条沦陷之路。
 
    欲望膨胀借钱又拿了房
    收完30万元贺礼后,
    孙、方二人互相称兄道弟,
    互称为“孙老大”、“方哥”。
    2013年6月,“孙老大”以投资入股做生意为名,向“方哥”借款200万元,“方哥”二话没话,爽快地答应,双方还约定:“月息两分,还款时间为一年,到期还本付息。”
    “孙老大”将借来的200万元分别给了房产开发商石某、工程承包商王某,向二人入股投资100万元。没过多久,石某就连本带利归还了130万元,尝到甜头的“孙老大”,又将130万元用作其他投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次投资亏损严重,连本带利赔进去了。
    转眼一年之约即将到来,按约定“孙老大”要归还“方哥”的钱。“方哥”碍于情面,便通过阿军约“孙老大”,商量还钱的事宜。
 眼见“孙老大”无法归还,在场的阿军便“打圆场”,“孙老大”经济一直很困难,一年的利息就不要了,本金200万元继续给“孙老大”投资。“方哥”也同意了,“孙老大”用多久都行,也不要利息,等他赚到钱再还也不迟。
 “我多次向方某表态,不打算归还欠他的200万元,此生也不再向他开口借钱投资。”孙家清忏悔说 ,方某却说自己在他那里有500万元信用额度,再借300万元也没问题。这让孙家清十分感动,并当即表态,愿为方某尽心尽力效劳。
    直至被“两规”前,孙家清一直没有归还200万元欠款,更没有向方某支付过利息。
   “方哥”不仅对“孙老大”“够意思”,
    对“孙老大”身边人也非常“够意思”。
    2016年底,“孙老大”的情妇陈某想买房子。“孙老大”得知“方哥”在放高贷中收了不少抵债的房子,“孙老大”找到“方哥”想帮情妇买套“便宜”的房子。“方哥”二话没说,直接将抵债的一套98平方米,价值近40万元的房子,赠给“孙老大”。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老板们给官员送钱送房子,无非是为了投桃报李,从官员那里捞到更多的好处。孙家清和方某交“朋友”,确实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但“孙老大”殊不知,这是“方哥”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将来需要“孙老大”出面帮忙的事还多着呢!
 
    “孙老大”的投桃报李
    《诗经》中有这样一段民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便是成语“投桃报李”最早的出典。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和不法商贾之间也遵循此道。不过这种官商版的“投桃报李”只散发着恶臭,而没有丝毫的美感。
    2013年上半年,鼎城区某商住楼项目资金链断裂,方某向项目股东高某催讨高利贷3000多万元,高某避而不见,方某便请“孙老大”出面“摆平”此事。
    作为分管刑侦的公安局副局长,不费吹灰之力“孙老大”便把高某“请”到茶楼里与方某见面,并亲自出马为其调解高利贷债务。此刻的孙家清,在“方哥”的拉拢下全然忘记自己是公安局副局长的身份,心中想的是如何报答“方哥”,逐步开始替“方哥”放高利贷站台,最终沦为他的“保护伞”。
    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高某还是无法偿还,几人最终不欢而散。随后,方某向常德市中级法院起诉高某,经法院调解,高某将某商住楼项目的部分房产抵给了方某。
    但是,事情还没完——
    2016年,高某为了偿还其他债务,他不仅把抵债给方某的两个门面出租,还把抵债给方某朋友的三套房屋也卖了,这摆明没把“孙老大”和“方哥”放在眼里。
    “太岁头上竟然有人动土。”“孙老大”得知情况以后,授意方某先报警,随后“孙老大”安排刑侦人员准备立案抓人。由于动静太大,上级领导知道公安准备插手经济纠纷时及时进行制止,最终刑侦大队未对此立案。
    “孙老大”不仅对“方哥”本人的事情很上心,对他交待的其他事情也是用心去办,全然将法律法规抛之脑后,甚至触犯法律。
    2016年5月,“方哥”的朋友李某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城区某公安分局关押在看守所。“方哥”请“孙老大”出面帮忙,变更一下强制措施,想把李某放出来,不要关押在看守所。“孙老大”当即联系帮忙,几天之后,李某便变更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从看守所释放。
    作为公安局副局长,孙家清变成了“孙老大”,全然没有了往日副局长之威风,已沦为“方哥”的“马仔”。
    经查,孙家清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影响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工作纪律,以打招呼、说情等方式,违规干预和插手司法、执法活动;违反生活纪律,长期与异性保持暧昧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较大金额的财物等问题涉嫌犯罪。
 
    今年5月8日,经批准,决定给予孙家清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上交财政,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执纪者说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正是因为孙家清的“总开关”被金钱控制,一切向钱看,才深陷商人精心设计的圈套,一步步沦为商人的“马仔”和金钱的“奴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纵深推进反腐败工作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捋顺党员干部与商人之间的“亲清”关系,更要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思想教育上铆足干劲、做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