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微违纪”折射党性操守
近日,新华网刊发《党员干部发微信也有红线,这八条千万不能碰》一文。文中以案说事,列举了微信使用的八条负面清,单再次明确了微信违纪的责任范畴,以此来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在网络空间发表评论、转载文章时,应把握好自身定位,坚定政治立场。
《礼记·缁衣》里写道:“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自古以来,谨言慎行不仅是对官员的告诫,更是做人的一种道德修养。而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中的党员干部,更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所言及所思”,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就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微信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毫无顾忌、“指点江山”。其实,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党员干部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能胡言乱语,更不能妄议中央,否则就会受到党纪党规的处理,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党员干部在发微信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党员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无论发表怎样的观点都会别外界认为带有某种暗示,有时甚至会引发过度解读或歪曲解读,造成意料之外的影响和后果。所以,党员干部在朋友圈转载文章或是发表观点时,应该自觉规范在微信等网络空间的言论,自觉维护网络宣传阵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不兴。党员干部发表的任何言论,背后代表的都是党和政府,老百姓看了,信了,但最后结果却不如其所愿,这就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代表政府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所以,在微信朋友圈发表文章和言论一定要谨言慎行,不可儿戏。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党员干部不仅在大事上要讲原则,讲党性,在小事上更要时刻谨记党员操守,做清白人,行明白事。(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