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以“分类治理”杜绝信访“踢皮球”
日前,国家信访局发布《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简称《规则》),这是信访改革中推动信访法治化的又一个大动作。《规则》规定,行政机关收到转送的或信访人直接提出的诉求,应当根据职责范围进行甄别其是否为有权处理机关,并依法分类处理,而无论是否受理、拟采用何种途径受理以及法律依据都要明确告知信访人。(8月9日《人民日报》)
信访工作是和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直接关系着群众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做好了就是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做不好,就会“好事变坏事”,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其实,老百姓上门信访,是满怀期盼和信任的,但某些职能部门互相推诿、互相“踢皮球”,就会使信访者失去耐性,伤害群众感情,也有损政府工作公信力。
国家此次出台的信访新《规则》,既是对前期信访处理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今后信访处理工作的更好指引。用“分类处理”的方式化解信访矛盾,对于信访者来说,就像是有了“指路明灯”,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询问,知道自己应该找谁、怎么找、怎么等结果。而作为职能部门,就像是有了“工作宝典”,不会像以前一样,本着“对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互相打“太极”,而是明确知道了哪些信访件该自己办、该如何办、何时办结,这样一来,上访者和受访者心里也就有了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综合施策,下大气力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可见,全面推行信访诉求依法分类处理,是“综合施策”的题中之义。对信访诉求实行“分类处理”,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行权部门再也没有了推脱理由。而对于执纪人员,也就有了一个不可越过的纪律“红线”,如果再敢出现故意“拖延扯皮”行为,也能在短时间内受到党政问责。这样,大大增加了办事效率,提高了解决信访案件的能力。
以“分类治理”处理信访诉求,就是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杜绝各单位互相推诿、互相“踢皮球”行为,确保群众诉求不落入“真空”地带。(鼎城区纪委 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