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微信里“喊破嗓子”,不如现实里“甩开膀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31 16:15:0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有媒体指出,某些党员干部严重依赖微信群推动工作,键对键看似很方便,却难以取代面对面的效果,引起对微信群滥用现象的关注。(7月31日 人民日报)
    现如今,微信等聊天工具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微信群更成为了各级各部门安排交流工作的重要手段。从发布信息来看,它确实方便快捷,各项工作能够在群里直接通知,避免了中间环节;从使用方式上看,它确实简单高效,布置和反馈都能在一个空间里完成,领导能直接了解落实情况;从确认动态来看,它确实直观粗暴,微信定位、位置共享、视频聊天等方式,让大家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但是,党员干部过度依赖微信群来推动工作,也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虽然“动动手指”就能发布一条消息,但这也助长了某些领导干部瞎指挥、乱安排的工作作风。经常脑袋瓜一热,就把指令一发,只想着将任务分派下去,不顾实际,不做调研,不听民声,不解民意,往往工作没没完成好,“冤枉亏”倒吃了不少。
    微信安排工作没有系统性,往往一股脑儿地传达,尤其是不少报表、文件、资料等,反复报送,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建群之初,大家都满腔热情,时不时的刷一刷,生怕错过重要消息。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重复太多无用工作后,就对微信群失去了热情。这样下来,不仅工作没有做到实效,更影响了工作作风,容易使干部对“微信群”产生腻烦心理。 
    微信虽方便,但少了点人情味儿。说起群众工作,就是要“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但如果任何工作都只是在微信群里“吼一吼”,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没有利用微信将群众和干部联系起来,反而适得其反,将群众推到了屏幕的另一端。
    “弓满则短,过犹不及。”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里,我们既要利用好微信,加快数据传递,加强工作沟通,但更别忘了,做好工作的基本是“撸起袖子”“迈开双腿”,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要“打开耳朵”听听群众需要什么,而不是在微信里“喊破嗓子”要求大家去干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做到实处,百姓幸福感才会大大增加。(鼎城区纪委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