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扶贫”不能往自己口袋里“扶”
日前,湘潭市纪委通报了3起发生在扶贫领域典型违纪案件,分别是湘乡市山枣镇信访专干洪鑫虚报冒领五保资金的问题,岳塘区荷塘街道指方村副书记彭小平骗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的问题,湘乡市育塅乡水利站站长赵云辉虚报冒领国家渔业油补资金的问题。目前三人都已受到处分。 (三湘风纪网 8月11日)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扶贫资金,是贫困户的“救命钱”,国家三令五申,谁也不能打这个钱的主意。作为最接近贫困群众的基层干部,本应严格落实各级有关要求,秉公办事,凭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每一分“救命钱”都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湘潭市的这三位干部,侵吞低保户的“救命钱”,套取贫困户的补助,将钱“扶”向了自己的口袋,虽然数目不大,但性质恶劣,给原本贫困的群众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近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30多次国内各地考察中,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超过25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要让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必须让扶贫资金见“阳光”,发放过程要公开透明,发放程序要规范,让群众全面了解,不留死角;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不能申报、审批、发放都是同一人,纪委和群众都要睁大眼睛,不管是“硕鼠”还是“小老鼠”,都让他们无从下手;要用好问责利器,对“雁过拔毛”、扶贫工作不务实、发现问题不整改的,严肃追责。要强化警示作用,对典型问题公开通报,在扶贫领域形成不敢贪腐、不敢失责的氛围,促进廉洁履职、主动作为,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鼎城区教育局 彭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