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善意的谎言”其实是“恶意的欺骗”
8月21日,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村民张先生向中国青年网反映,昝岗乡政府“三亮三评”展板上公示的干部电话存在错误,自己打通乡党委书记电话后被告知“不是本人”,打通乡长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通过公示号码致电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接通后对方均表示“打错了”。昝岗乡政府一名李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可能是展板资料陈旧,领导电话没有及时更新,也可能是领导不想见你,撒了善意的谎言。(8月22日中国青年网)
干部公示电话,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及时找到干部,反映情况,解决问题,但展板上公示的若全是错误的号码,这样的“形式主义”实在是没有必要。更让群众感到心寒的是那句“领导不想见你,撒了善意的谎言”。实际上,官员公布的假错电话号码或者官员在接通电话之后的撒谎只有“谎言”,没有“善意”。
乡镇本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镇干部平时打交道最多的也应该是基层的群众。如果他们连向社会公布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接听群众的电话都得弄虚作假,都得撒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群众又怎能相信我们的党员干部会做好别的工作?会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说是“善意的谎言”,实则是“恶意的欺骗”。
欺骗的是百姓的信任感。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履行的义务。原本,党员干部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是一件加强与民众沟通、拉近民众距离的好事,可因为这错误的电话,以及部分官员无法理解的办事作风,只会让群众感受到不被尊重,好事变坏事。
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常言道:“听其言,观其行。”展板上的内容再丰富再详尽,如若是为了敷衍了事应付上级,那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三亮三评”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而作为政府制作的展板,如果连电话号码都是假的,那里面“三亮三评”信息,又能有多大的公信力?有多少权威性?群众心里只怕要打个问号。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废。谎言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是对百姓知情权的践踏。公共信息来不得半点谎言,不对百姓撒谎也是党员干部的从业底线,要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实事求是,敞开心门。(鼎城区纪委 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