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别让“酒文化”为“餐桌腐败”背锅
民以食为天,食以酒当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餐桌,对于吃什么、喝什么讲究起来。各类高档酒水也被顺势送上餐桌,成为了宴席档次的标签。而在公务接待中的违规消费,使高档酒成为了“餐桌腐败”的重要角色。
据中纪委通报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春节前后的十几天里,查处的143起违规案例中有四层问题涉及到吃,而高档酒又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例。目前,各级纪委开始对违规公款购买消费高档白酒问题进行了集中排查整治,通过检查公务接待、报销情况,畅通干部群众举报渠道等港式,严防违规公款吃喝送礼等“四风”问题的反弹,进一步巩固纠“四风”工作成果。此举深得民心,在网上好评如潮,也时刻警醒着公务人员切勿疏忽大意而违纪违规。
很多人会说,中国历来有酒的文化,不管是朋友小聚还是各种商务社交,都少不了酒。酒能活跃气氛,酒能增进感情,少了酒就少了些许味道。还有人会说饮酒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他们喝酒不仅办妥了事情、协调了关系,还传承了中国的“酒文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诚然,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从古至今而形成。儒家也不反对饮酒,过去用酒祭祀敬神、养老敬宾,都被认为是一种德行。中国的酒文化更多的讲究尊敬,以点滴之水表达滔滔敬意,禁止过度饮酒,而且在饮酒时有必须遵守的礼节,忌奢侈、忌浪费、忌喝醉。可见,酒文化并非就是简单的喝酒、喝好酒。可是,有一部分人以“酒文化”为借口,一瓶酒喝掉一名普通百姓几个月的工资,让喝酒成为了一种奢侈之举,即使是私人买单,也会给社会带来不正之风,而当这酒是公费违规消费时,那就染指了“餐桌腐败”,要受到严肃的处分。这时,再以“酒文化”为托词,那就是对“酒文化”的曲解与亵渎。
适当小酌并无不可,但请记得让酒变得纯粹。别让酒成为公务接待的必备,别让酒成为腐败的“帮凶”,别让“酒文化”为“餐桌腐败”背锅。(区林业局 何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