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切莫让“身外之物”毁了“立身之本”
我国自古就有“钱财乃身外之物”、“当官发财,应当两道”之说。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既然担任了公职,就应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莫让钱财等“身外之物”毁了“立身之本”、污了“初心”。
“升官发财”一词最早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书中说道:“人家做官是升官发财,谁晓得我们做官是越做越穷,眼前当都没得当了!照此一天一天的下去,叫我怎么样呢!”后演变为中国民间一句俗话,成为了中国封建官场思想上的“毒瘤”。一些官员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把金钱当作跑官买官的筹码。然而,官有官道、商有商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既想发财又想做官,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有的甚至想通过做大官来发大财,这便更加大错特错,必将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升官与发财,可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讲到:“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再次提醒广大领导干部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从政不可经商,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守住自己的底线,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可搞兼职,要清心寡欲,坚决抵制权力游戏,坚持守住自己的底线,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造福百姓,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如果让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能得以“升官”,树立先进典型,这也有利于干部将其成功经验在更高层次上推广,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譬如,焦裕禄得知儿子看“白戏”,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清代廉吏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警言,等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因此,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将“升官”与“发财”看作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坚决不可殊途同归、混为一谈。既然选择了为官,那就要绝对忠诚于党的事业,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鼎城区工信局 吴晓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