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吸毒市长”带病提拔直戳干部工作底线
9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一篇题为《选出好干部、用上真人才》的文章,其中披露,在中央巡视组对湖南“回头看”期间,发现临湘市原市长龚卫国长期吸毒,却历经4次“带病”提拔重用。
“带病提拔”是指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有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未能发现或查实,得以提拔任职的情况。干部“带病提拔”的现象虽然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一粒老鼠屎足以坏掉一锅好粥”。很多干部群众对一些腐败干部“边腐边升”的现象深痛恶觉,认为问责干部不降反升,问责只是走程序,是应付舆论的“挡箭牌”、“避风港”,等风声过去,携带“腐败病菌”的官员又悄悄恢复官职,甚至异地升迁以掩人耳目。
此类现象不仅会降低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打击其他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更会让政府选人用人机制的公信力在干群心中大打折扣,会让老百姓觉得我们政府是个“暗箱操作”的政府,是不值得信任的政府。
干部“带病提拔”现象频频出现,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虽然一些腐败干部善于伪装,披着“我最清廉”的外衣,台上唱反腐,台下搞腐败。但不正之风盛行,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一方面对“一把手”的人事权监督不够,不少部门选人用人时“一把手”干预过多,甚至直接决定。人事部门盲目服从,明明知道问题却不向上级反映情况,只会“助纣为虐”。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对干部的考察机制过于简单,时间短促,只听取一面之言而不实地查找线索,对于老百姓举报的问题也只是敷衍了事,怕“引火上身,伤了自己”。
今年春年后上班第二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发布消息:2017年正风反腐要着重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中央反腐力度之大、决心之强,令人拍手称快。笔者认为,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一是要坚守用人标准。干部“德能勤绩廉”是标配,德为首,更是核心。一个能力再强的干部,“德”字上面不过关也是枉然。二是要加强考核力度。对待干部的考核不能“打哈哈”、敷衍了事,发现问题线索要彻查到底,要对得起“人民干部”这个称号。三是加强媒体监督。媒体的力量堪比“神来之手”,腐败官员最怕的就是曝光于媒体的镜头下。要让舆论成为监督官员的“永明灯”、“显微镜”,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干部“带病上岗”只会让“腐败病菌”肆意滋生、蔓延,极大地挑战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工作底线,对社会百害无一利。只有从各个环节严防“带病上岗”的关口,才能营造“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政治生态。(鼎城区工信局罗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