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别让打不通的电话“拉远”了干群距离
陕西宝鸡市高新区管委会对外公布了3部公租房登记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将其中一部电话的听筒放在一边,导致市民的咨询电话打不进来。(9月21日陕西新闻网)
公布了电话,但具体从事该工作的工作人员却因为不想接听而将听筒放在一边,耍着这种“小聪明”,她们的耳根是清净了,可苦了想要咨询的群众,打了48次居然47次占线,一次接通了但无人说话还也被无情挂断了。有事得不到有效咨询,群众难免会有意见,而现场看到这番“不负责任”的情形,则更加心里添堵。长此以往,消费的是群众信任,拉远的是干群距离。
实际上,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许多单位也存在时常打不通或者长时间占线的情况,本是为了方便群众了解政策,询问办事的咨询电话,到头来却成了群众诟病的“摆设品”,不仅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让百姓寒了心。
我们常说“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电话都打不通,还谈何服务于民?把听筒放一旁,行为虽小,危害却大,绝不能忽视。一方面是公职人员的“懒政”作风,以及为民服务意识的严重缺位,为了避免打扰,就将电话晾在一边去,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晾一边去”了;另一方面是监管出现了漏洞,听筒被放开一边这个问题是谁发现的呢?是办事的群众自己跑到大厅发现的,而公租房登记处大厅的管理者,根本没有发现问题,或者已经发现了但没有制止,这种“放纵”,实在是不能理解。
要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应从多方着手。首先要强化政府工作人员为民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观念,“官以民为本,事以民为先,”必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成行动准则,杜绝“懒政不作为”思想;其次要加强监管,将责任分解到人,谁接电话谁负责;另外要加大监督问责,对那些热线电话难以打通的现象以及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批评、问责,以达到惩前毖后之效。
咨询电话是百姓了解政策的渠道,是干部倾听民意的帮手,电话的一头代表党和政府,另一头连接的则是民心,电话畅通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就搭建起来了,否则,只会让干群距离越来越远。(鼎城区纪委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