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政务APP“一哄而上” 小心变成形式主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8 10:24:00 浏览次数: 【字体:
    “才整顿‘僵尸网站’,又来了APP、公众号。”半月谈记者最近采访发现,近两年政务类APP、微信公众号兴起,各地区、各部门竞相推出自己的APP、公众号,有的县官方APP、公众号就有好多个。(《半月谈》第19期)
    在信息高速化发展的今天,政府服务由“面对面”向互联网平台延伸是大势所趋,这也有利于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提高办事效率,更加方便了群众,原本是件好事。可是,如同之前的“僵尸网站”一样,一窝蜂地创建政务APP、微信公众号,但热闹过后却不闻不问,就成了形式主义。
    有些部门推出自己的APP、微信公众号后,为了达到关注量多、下载量高的目的,将任务层层分解,摊派到每一个基层工作者的身上,极大地占用了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让大家不堪其扰。其实,创建这些平台无非是为了便民利民,但不少单位却本末倒置,为了推广而推广,为了应用而应用。“管他好不好用,领导看到数据就行”,“管基层事多不多,将关注量搞上来就行”的思想,徒增干部和群众负担,将好事变坏事。
    有些地区推出App,没有形成系统,一个单位一个APP,一个APP只管一个方面的事,造成政务公共服务建设分散。比如交电费要下载电力部门App,看医生要下载医疗系统App,查驾照分数要下载交警部门App……表面上看群众跑腿的时候少了,但其实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并不少,常常一个手机里要多个App才能满足生活需求,这不但没有方便群众办事,反而“为难”了群众。
    有些地方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建得多,但却“有人生没人管”,实用价值不高,没人看、没人用、没人维护,沦为“僵尸APP”,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终步了僵尸网站的后尘。这不仅造成财政的浪费,更加造成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试想,当初要求百姓关注公众号、下载App,但百姓点进去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更新少,便民板块更是“中看不中用”,这就极易招致群众的反感与厌恶。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政务APP自然是应运而生。百姓既从中可以获取信息、知识,又可以与政府进行“键对键”的交流,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利器”。但是,创办App的同时,切忌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让为民服务的新渠道变成一场自导自演的“秀”,而是要加强推广应用,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鼎城区纪委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