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医治“尸位素餐”者还得下“猛药”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强劲的脉动,更让人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
然而,在不少机关单位中存在着这样一类人,靠着祖辈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进入体制,不思进取,工作能力越来越差,事情总是做不好,逐渐与社会脱节,毫无成绩可言。过去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现在是“上上网,聊聊天,打打球到一天”,饱食终日,庸碌无为。薪资一分不少,每月按时领取,福利待遇与其他干部职工一样,这样的日子确实过得“舒服”。
《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大抵说的就是这一类干部,“不劳却有获”。优秀的年轻人因为招录名额少进不来,“尸位素餐”者又不能“在其位谋其政”,践踏的是社会公平,戳伤的是其他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损害的是政府“积极有为”的阳光形象。全国各地这样赋闲的人有多少?又需要多少财政来供养他们?公民的纳税钱养了这么一帮“尸位素餐”者,实在是不值。
“尸位素餐”现象如收割韭菜一般,割掉一茬又是一茬。其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腐败。公平正义原则没有落实到公开招聘的各个环节,“内部招聘”、“人情招聘”、内定名单等各种违规招聘仍然存在。二是监督问责没有常态化。内外监督缺乏力度,对队伍内部“灯下黑”的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有“护犊子”的心态。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要求:“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10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说:“我们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奋发向上、积极有为。
相比较而言,“吃空饷”易查,“尸位素餐”则更具有隐秘性。要改变这类现象,首先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坚持公开招聘原则,进一步严肃单位进人纪律,集中整治单位公开招聘违规行为。其次要强化责任追究。开展工作作风专项整治,对那些“太平官”、“逍遥官”追究相应的责任。最后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约束制约,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重视群众监督。
对于“尸位素餐”这种“揩国家油”的权力腐败行为,用人单位和纪检部门要坚决查处,发现一例查处一例,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尸位素餐”者剔除出队伍,重塑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做到恪尽职守,“上能匡主、下能益民”,共建新时代。(鼎城区工信局 罗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