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领导干部谨防被“围猎”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4 10:51:23 浏览次数: 【字体:
    围猎,本意是指打猎时四面合围而猎,如今被用在领导干部身上,借指一些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当成“猎物”一样“剿杀”,准确地揭示了不法商人对待领导干部的心态。
    无论人或动物,之所以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都是因为其有可利用的价值。领导干部屡屡被利益集团“围猎”,最终目标都是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党员干部掌握着权力,不可避免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越来越强,自警自省观念也越来越浓。但却总有心怀叵测、投机取巧之人,打着朋友的旗号,通过个人喜好找话题,找准领导干部的爱好下手,主动鞍前马后,稀释对方的防御意识,逐渐拉近彼此距离,伺机展开“围猎”。一旦“猎物”上钩,利益集团就开启“温水煮青蛙”模式,等到领导干部反应过来,早已无法抽身了。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披露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来看,领导干部因被利益集团“围猎”导致落网的不在少数,“围猎”的数量增多、数额增大、级别增高,手段也花样百出。酒局“围猎”、牌局“围猎”、球场“围猎”、雅好“围猎”等方式层出不穷,“麻将主席”涂正良、“高尔夫司长”郝和平、“兰花局长”周华清、“玉石省长”倪发科、“摄影主任”秦玉海等领导干部逐步走入“围猎圈”,纷纷落网。“围猎者”给“猎物”号准了脉、深入研究、投其所好,设下了各式各样的“局”,一旦“猎物”未能抵挡住诱惑的围攻,缴械投降,就成为了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的“中间人”。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各种利益输送不断,公权力异化为“私权力”,领导干部逐渐深陷“围猎中心”,最终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走向违法犯罪的不归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怎样防止被“围猎”?从根本上需要领导干部加强自律。一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避免“糖衣炮弹”的轰炸。二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常用反面典型案例警醒自己,坚守“踏实做人、清白做官、干净做事”原则。三要做到危言危行,约束好自己、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与他人交往时有原则、有底线,不给利益集团任何开展“围猎”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他律,自觉接受多方监督。既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又要推进简政放权,从根源上解决“贿权”问题,拒绝让权力“野蛮生长”,铲除滋养腐败的土壤。
    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怀有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时刻保持被“围猎”的警觉,认清“围猎者”所觊觎的真正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做到时时自重自警、处处慎欲慎微,才能远离各类“陷阱”,从根本上摆脱利益群体的“围猎”。(鼎城区工信局  曾紫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