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植树造林切莫变成植树造“零”
3月1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组织植树活动,参与植树的工作人员也都很有热情,愿意用汗水为绿化祖国贡献力量。但是,有一种现象是值得关注的,那就是 “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这些树都“植”到哪里去了?植完之后的存活率有没有人保障?
在不少人心目中,植树是件挺简单的事:挖坑、栽树、填土、浇水就种完一棵。可是,一棵树的成长,还需要更多的护理。而现在我们的植树活动,往往是种时“一阵风”,过后“飘无踪”。“种”的时候风风火火,场面壮观,还要拍下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回去写材料,向上级汇报,给媒体宣传。但是,“种”完之后呢?没有后续工作,对这些小树苗不闻不问,无人管理,一棵棵树苗变成了“死树”,从而就形成了“植树——枯死;再植树——再枯死”的恶性循环。
其实,义务植树是一件好事情,可不能只有一股子热情,不能只“植树”,不“养树”。各单位在组织种树的同时,还应该划分责任田,落实相关的管护责任,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不需要每年都种新树苗,而是应该明确专人管理、有成活率考核、有成林率奖惩兑现。如果重栽轻管、只栽不管,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说,还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改善城市环境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爱绿护绿的方式有很多,大家没必要都扎堆去种树,也没必要都抢在植树节这一阵。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式,甚至随时随地都可以为爱绿护绿贡献力量。比如可以和园林单位或景区联系,认养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爱护绿地苗木,不向街头绿地、游园内丢弃垃圾及宠物粪便;发现绿地被毁,树木被粗暴抹头或违规砍伐等现象,立刻拨打110报警;积极捡拾绿地内的垃圾;绿化好自家阳台或庭院,为城市生态贡献一抹“绿色”等等。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别把“植树节栽树”搞成“公益表演”,切莫让植树造林变成植树造“零”。(鼎城区纪委 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