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腐败“零容忍” 扶贫“真落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26 09:35:32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1日,中央纪委常委邹加怡出席湖南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并讲话。她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深入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傅奎主持会议并讲话。(三湘风纪网)
    扶贫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点,扶贫领域的反腐更是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对此“硬骨头”,纪检部门,尤其是乡镇的基层纪检部门,要勇于担责、敢于作为,对扶贫的“零容忍”才能真正让扶贫“落地”。
    多渠道“报警”。除了信访举报,“互联网+监督”已经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好帮手,同时也是深化“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一项创新举措,扶贫资金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全面公开,实现对每笔资金从上至下、从部门到农户到个人到项目的全程监督,使扶贫资金暴露在阳光之下,让“黑手”不敢伸手。 
    全方位“问责”。要做到有什么问题就查处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处理什么问题。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脱贫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对构成违纪的,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履责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铺张浪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假脱贫”等问题进行严肃问责,严格“一案双查”和责任倒查,以问责到位确保履责到位。
    多方式“熏陶”。高压反腐不仅要有反腐政策的出台,更要有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让“不想腐”扎根于心。对于扶贫领域的反腐,基层部门的反腐教育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无论是反腐倡廉的学习活动还是新闻杂志上的反腐案例,都是对反腐工作的努力。扶贫领域的反腐归根究底就是保护群众的利益,干部有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才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断升华不想腐的境界。
    腐败的“零容忍”来自于内部的清廉自持和外部的制约监督,无论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还是“扎紧制度的笼子”,都是反腐的坚持,扶贫领域的反腐更需“久久为功”,让扶贫真正落到实处。(许家桥回维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