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
扶贫成果岂能让“蛀虫”啃食
4月18日,三湘风纪网报道湘西打出“组合拳”,剑指扶贫领域“微腐败”。湘西州农机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钟昌文在担任该局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占有扶贫工程项目资金和谋取非法利益724万余元。钟昌文受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下拨到基层,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啃食扶贫成果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案件中,钟昌文就是通过采取虚增工程量、帮助他人承揽扶贫工程建设项目等方式牟利。
扶贫成果岂能让“蛀虫”啃食!谁动了扶贫资金的“奶酪”,就要摘谁的“官帽”!惩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必须“零容忍”,彻底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
让扶贫开发更阳光更透明。让扶贫过程阳光公开透明是增加信任、防范腐败的灵丹妙药。以“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为方法路径,打造以公众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扶贫对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力量数据库,做到对象精准识别、资金精准滴灌、责任精准定位、过程精准监管。让党的扶贫政策、各级扶贫资金、各方扶贫措施落到村、落到户、落到人,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抓关键少数,严惩不贷。要想杜绝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消灭扶贫领域的“蛀虫”为民除害也不难,我们应抓住“基层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和重点人群,对他们的权力要加强监督和制衡。对胆敢向扶贫项目、资金“动奶酪”的腐败问题以及弄虚作假等严重作风问题,要坚持严查快办,严惩不贷。通过系统治理,把违纪违法的人员“揪”出来,把虚报冒领的资金“追”归位,把权钱交易造成的损失“找”回来,把偷工减料产生的问题“治”到位,决不让扶贫成果让“蛀虫”啃食!
打好组合拳,温暖群众心。此次湘西打出“组合拳”,剑指扶贫领域“微腐败”,处分290人,温暖了千万群众的心。如:以“光明行动”为契机,探索扶贫领域执纪监督新机制,从群众关心的“一盏灯、一条路、一口井、一栋房”等细小的民生项目抓起,一个专项一个专项的系统整治,确保扶贫政策、资金惠及于民,让群众心里“敞亮”起来、温暖起来!
啃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就得先挖出那些躲在暗处的“蛀虫”,发现一只清除一只。以此还给真正在基层奋战的扶贫“战士”们清爽干净的工作环境,更让那些亟待摆脱贫困的家庭享受到没有被“腐败蛀虫”们啃食过的好政策。(鼎城区纪委监委 古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