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之窗>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容错纠错不是干部随意犯错的“挡箭牌”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31 09:05:58 浏览次数: 【字体:
    为激励广大干部,凝聚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中第四条写到“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
    可以说,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干事创业,大胆开拓创新,消除了顾虑,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容错不代表可以随意犯错,宽容也并不是失职渎职和违规违法的“挡箭牌”。
    要能够正确区分“错误”。用好容错纠错机制,要严格按照《意见》所规定的免责条件区分开来。要严格分辨是缺乏经验的无意过失还是明知故犯的有规不依、是探索试验的失误错误还是明令禁止后的我行我素、是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还是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在识错辨错上,必须讲原则、守纪律、有底线,依法依规、客观公正。
    要精准把握“容错”的尺度。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在所难免,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就是进一步保护和激励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但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空子”,打着改革创新的幌子搞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这就让容错机制变成了少数人的“护身符”,因此必须精准把握尺度,这样才能防止宽容变纵容,容错机制才不会被利用、被曲解。
    要尽量减少改革发展中失误和错误。虽说容错纠错机制是改革创新的保障机制,让想干、想为的人可以真正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在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中,我们还是要做到不仅能担当,还要会担当、善担当。每一项改革的背后,其后果都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区域经济长远发展,而且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领导干部一定保持心存“如履薄冰”的敬畏感,在做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判断时,都要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减少决策失误。
    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而如何担当、怎么担当是新时代下干部能否做好事、做实事的必备条件,容错纠错机制给了“想为、愿为、能为、善为”的干部一颗“定心丸”,但容错不是天马行空,不是为所欲为,在红线的范围内大展拳脚,才是真正的新担当新作为。(鼎城区纪委 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